检查孩子的数学作业时,发现有些大题喜欢跳步。
问就是,答案对了就行,无需写那么多步骤,多麻烦!
我一时语塞。
可是她忘了,之前的一次考试,有跳步的题目,明明答案接近,却因为过程不完整被扣了大半分数。
01
小聪明与大智慧
和同事们聊天,发现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。
做数学题时,明明老师要求写完整步骤,他却偷偷跳步,觉得“反正答案对了就行”。
背课文时,不老老实实读几遍,而是耍点小聪明,只记关键词,考试时靠临场发挥。
练字时,不肯一笔一画认真写,潦草几笔应付了事,还得意地说“老师看得懂就行”……
这样的孩子聪明吗?
看似比那些老老实实按规矩做事的孩子“机灵”多了。
展开剩余85%现实往往是,越爱耍小聪明的人,越容易在关键时刻掉链子。
正如爱因斯坦所说:
"这个世界最危险的不是那些无知的人,而是那些一知半解却自以为聪明的人。"
那些跳步写题的孩子,到了高年级,解题逻辑混乱,一遇到复杂题目就卡壳。
那些靠临时抱佛脚背书的学生,考试时稍微换个问法就懵了。
那些写字潦草的孩子,到了中学,连自己写的笔记都认不出来……
小聪明能赢一时,但赢不了长久。
02
许三多式的“笨功夫”
最近重温了一下《士兵突击》,里面的主角许三多,是个典型的“傻子”。
他笨,反应慢,学东西总比别人慢半拍。
别人跑五公里,轻轻松松,他跑得气喘吁吁;别人打靶一学就会,他练了无数次还是脱靶;就连叠被子,他都比别人慢。
可就是这样一个“傻子”,最后却成了全连最优秀的兵。
为什么?
因为他身上有一种特质,不计得失的傻劲。
他不会偷懒,不会走捷径,不会耍小聪明。
别人觉得差不多就行了,他却非要把事情做到极致。
这让我想起曾国藩的一句话:
"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;天下古今之才人,皆以一傲字致败。"
班长让他修路,他就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铺,直到路修得漂漂亮亮;连长让他练单杠,他就一直练,直到手上磨出血泡,最终破了全团纪录。
许三多的成功,不是因为他天赋异禀,而是因为他愿意下笨功夫。
关键时候小聪明敌不过真功夫。
03
这个世界会奖励“傻瓜”
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“速成”的时代。短视频要15秒吸引你,学习要“3天速成”,减肥要“7天见效”……
人人都想走捷径,生怕自己吃亏。
可真正能成事的,往往是那些愿意吃亏的人。
学数学,老老实实写步骤的人,最终解题逻辑更清晰。
学英语,每天坚持背单词的人,词汇量远超那些考前突击的。
练体育,一个动作重复千百遍的人,比那些随便练练的水平高出一大截。
《刻意练习》一书中指出:
"天才不是天生的,而是通过正确的练习方法培养出来的。那些看似'笨拙'的重复练习,恰恰是通向卓越的必经之路。"
这个世界看似奖励聪明人,但最终会厚待那些不计得失的“傻瓜”。
真正的成长,从来不是靠小聪明,而是靠日复一日地坚持。
04
做个“许三多”,其实很划算
有人会说:“像许三多那样太累了,何必呢?”
但耍小聪明,其实更累。
你跳步写题,考试时步骤分全扣光,最后还得重学;你偷懒不背单词,考试时抓耳挠腮,最后还是得补;你写字潦草,老师看不清,作业被打回来重写……
偷懒的成本,往往比认真做事的成本更高。
而像许三多那样,一步一个脚印,看似慢,其实是最快的路。
因为:
基础扎实了,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少,学新知识越来越轻松。
习惯养成了,自律和坚持会成为本能,以后做任何事都更容易成功。
心态稳定了,不焦虑,不浮躁,能专注做好每一件事。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说:"大巧若拙,大智若愚。"
真正的智慧往往看起来笨拙,真正的聪明人常常显得愚钝。
这个世界不缺聪明人,也不缺有点小才华的人,但缺“许三多”。
那些愿意下笨功夫、不计较一时得失的“傻瓜”,最终会得到生活最大的奖励。
别怕自己“傻”,别怕自己“慢”。
真正的聪明,是愿意做个“傻瓜”。
这个世界,终将厚待那些像许三多一样坚持到底的人。
发布于:北京市伍伍策略-实盘杠杆平台-股票杠杆app-股票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